星期四, 12月 01, 2016

華德福小六13(冬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這個禮拜我們繼續探索聲音,我透過不同的材質繼續引導他們,尖銳刺耳聲音,如同字面般可以讓人感覺不舒服。而有力如鼓般的聲響,甚至能讓人感覺驚心動魄。在活動之中,孩子的對聲音的描述讓我學習到更多,例如:他們說比較沉悶的聲音,感覺比較死;而能有迴盪的鳴響在空間之中的,是比較有生命力的。這樣的觀點,反而是我跟他們學習到的呢!

讓我很讚嘆的是,他們似乎可以用耳朵看見。例如:我在隱藏的幕後發出不同的聲響,在他們解析耳朵接收的訊息後,繪聲繪影的精準描述,讓我覺得欽佩!如果是我可能沒有辦法像他們一樣精明。我也漸漸領悟到,有些孩子在上課時並不看前面,但卻有很好的訊息接收。而班上聽覺最好孩子,擁有將接收的聲音訊息的時間軸反轉並輸出的能力!對我來說,我本來以為只有機器才做得到,深深的感到人類的潛能真是無限!

孩子在樂器的活動體驗中,歸納出聲音高低與物質結構的對應與關聯,笛音在比較長的空間中移動,音是低的;在比較短的空間中,音是高的。在比較長的銅片上,音是低的;而在比較短的銅片上,音是高的。弦長,聲音低;弦短,聲音高。弦粗,聲音低;弦細,聲音高。孩子們接收了一個在玻璃瓶中創造出音階並演奏出樂曲的挑戰,看他們熱情專注的在調整瓶中之水,並且在演奏出樂曲時充滿的喜悅與成就感。

為了瞭解聲音的震動與傳遞,我們也做了用線連結的傳聲筒,孩子驚喜的發現聲音傳遞時,線會震動。我們在體驗與討論中,認識了聲音轉變為震動,並且可以再從震動轉變為聲音。但對孩子來說最讓他們著迷的卻是聲音呈現為可以看得見的規律形狀。我們用金屬板和鹽巴,用貝殼的溝槽摩擦金屬板,貝殼最外圍溝槽較疏,所以聲音較低。越靠近貝殼底部,溝槽較密,聲音較高。我們看到鹽巴顆粒在上面規律的跳動,形成一種趨勢,並外顯為周圍一直變化的面。為了有多元的體驗,學大琴的孩子也帶來大提琴,我們讓紙盤中的鹽巴,在共鳴箱上舞動。而音叉的共鳴現象,讓我引導孩子們在每日的發聲練習中,更專注於我們彼此之間交替體驗的聲音與身體共鳴,並且能夠享受,那聲音創造出來的美麗排列與力量,在我們之間穿梭交織。而我們也更有意識的透過聲帶發出的聲音讓自己成為美的存在。

祝 喜樂平安

明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