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05, 2018

華德福八年級-11(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這是秋學季最後一週的物理學主課程,以下是探討的主題:

慣性
轉動的陀螺可以穩定地平衡,沒轉動的陀螺卻很難站好。我們引入了慣性的概念,所謂的慣性,就是物體有維持原有運動狀態的傾向。什麼是運動狀態呢?主要分為三類:(1) 靜止 (2) 等速直線運動 (3) 加速度運動。前面兩個就如字面上所示。需要解釋的是 (3) 加速度運動,所謂的加速度又可以分兩種 (i) 速度有變化,變快或變慢,但是方向不變。 (ii) 方向改變。(速度本身就帶有方向,我們這裡把速度的大小跟方向分開討論。)前者就是變快、變慢,在車輛上就是加速、減速或煞車。後者就是轉彎。(我們也附帶介紹曲率半徑。)我們也介紹伽利略在慣性的貢獻,以及牛頓對於加速度運動的看法—當物體做加速度運動,表示它受力了。或是倒過來說,物體受力,會做加速度運動。


像是有人表演拉桌巾而桌巾上的餐盤還留在原地。汽車踩油門人會向後、煞車人會向前傾,這些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都來自於『慣性』。換句話說,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表示物體有受力;也可以倒過來說,物體有受力的話,運動狀態就會改變。我們利用學校所在的好山好水,來看看水流的轉彎(改變方向)與岸邊之間的力作用。

蜿蜒的曲流
蜿蜒的曲流,有個很美的英文名字 Meander。曲流就是說河水彎彎曲曲的,彎曲的地方河水轉向。方向變化,就會有力的作用。我們來做個河流的模型,看看這流水對河岸有什麼影響。住在凹的河岸跟凸的河岸,會有什麼不一樣。剛好我們學校有沙坑,同學們開始做河川模型、放水,看看彎曲的河道有什麼變化。在轉彎處凸河岸跟凹河岸明顯不同,凹河岸受水流衝擊侵蝕而更凹,凸河岸會『長出』河灘地,這是模擬河川的侵蝕作用之一。

我們也到學校旁邊的霄裡溪,去看看真正河流的樣子,如同用沙子模擬的河道一樣,枯水期的河道也是蜿蜒而走。

在這一季的主軸—流體、轉動、慣性之外,我們還穿插了一些遊戲,像是觸覺練習和聽覺練習。(他們最愛結合心理與邏輯的殺手遊戲,聽說下課也樂此不疲。)

我們回到自身,身體內血液的流動。用聽診器來聽自己的心跳聲、同學的心跳聲、呼吸的聲音、腸胃的聲音。還有從頭、喉嚨、臉聽到的說話聲。在這之間,我們順便介紹血液循環還有呼吸器官會看到的症狀,例如氣喘、氣胸等等。然後,我們身體內的血液流動,用聽診器和水銀血壓計來量血壓。

希望同學們在這三週的介紹之後,還會對水流、氣流、心跳等等能繼續觀察而且還感到好奇。

潘瑋

在我們七年級去慈心聽八年級專題的時候,讓我最感動的是邱苡倩同學的踏上文字與色彩之旅-繪本創作,在她講述之後,我直接邀請她到我清華大學幼兒文學的課堂上分享。最近我有跟我們班上的同學再提起這一件事,他們知道我的邀約在11月1日就要發生。雖然對孩子來說是言而有信的我,不會太驚訝事情的成辦,但是想到只比他們大一歲的同學要在大學生面講述自己的專題長達一個小時,仍然讓他們感到驚奇,也許他們為苡倩讚嘆的表情背後,內在也有機會想像著,自己的專題可以在未來發光發熱。

星期四那一天,我已經聽完苡倩在大學課堂中一小時的分享,我真的非常的驚艷,竟然可以不看稿,大方的看著學生清晰論述她在繪本上的研究與發現,以及各種改編結局的創作,而台下同學們則是很專注的聆聽,都被深深的吸引!我很佩服他的勇氣與努力,甚至在教室的後面,看著她講述時,我都可以感覺到,她散發著光芒!後來她完整的分享了她創作的繪本,在電子白板上一頁一頁的呈現著,美好的色彩吸引著大家的目光,而從口中流瀉的動人文字,一字一句都承載著創作的初心與感動。

七年級時在慈心專題呈現的會場,苡倩只能精要講述,而星期五我跟同學們分享我看見的整個過程,也給他們看我在清大課堂上拍的照片,補充他們當時沒聽到的她的專題製作詳細歷程,還有最後的專題工作本如何編排與裝訂,裡面有動機、理論分析、改編的作品、挫折、對於整個歷程心情的詮釋、成果與參考資料。我也讓同學從頭到尾細緻而完整的欣賞完她的繪本,她創作的故事真的是深深感動我與班上的同學們,也給這些小她一屆的學弟妹最美好的典範與內在助力。

這學季我聽完班上所有人的專題提案之後,我感覺到同學們內在高昂的興致,也祝福他們可以用秋假的時間好好的蒐集資料,期待他們開學之後可以跟大家分享他們階段性的努力成果。

祝 喜樂平安

明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