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2, 2017

華德福七年級-11(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我們秋學季的最後一周把我們的聲音劇練習告了一個段落,我很喜歡他們平常討論與練習的模樣,總是很投入的討論,也提出許多有創意的點子,在溝通與協調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學習,同學們也慢慢練習找到自己適合發揮的角色,而更重要的是能欣賞彼此的扮演。
這次使用的劇本,有兩個角色的工作量是在聲音的表達上有比較多承擔的。但不是這兩個角色的同學,其實也有其他的重責大任。許多優秀的聲優工作者,他們是在聲音上的呈現是必須減少時間的,因為要扮演領導與執行流程管理的角色,需要有更整體的視野與更多的人際智慧。

我們基本上四個人一組,但在練習的過程中,我要求每個人都要扮演過每一種角色,所以我可以在教室裡面聽到各種不同的練習版本,看到所有的同學們努力嘗試著各種喜愛或不熟悉的角色扮演,也可以看出他們的人格特質趨向,以及面對瓶頸努力突破的歷程。
因為要創造出某些擬態的聲音,臉部的肌肉要用力,而且臉會變得很滑稽,所以我就讓他們在移動式黑板的後面,甚至在下面都用布遮起來,隱藏在後面的小組是一個整體,他們盡興的玩聲音的遊戲!

每一次呈現的時候,我總會在專注聆聽的觀眾上看到許多可愛的表情,有時同學們難免就被逗得哈哈大笑。有時卻是因為對同學的表現感到驚豔,而出現了光亮的眼神!甚至在結束後他們還會讓觀眾猜那些聲音是怎麼製造的,或是哪個聲音是哪位同學扮演的。

每次要呈現的時候,他們態度都是很認真的,少了討論與練習時的放鬆與歡樂,因為他們要做的是一個藝術呈現,但我總覺得他們可以再更放鬆一點,可以讓聲音劇的呈現更加的生動活潑,讓觀眾感受更多喜樂歡愉的流動感覺!

同學們很認真看待這一件事,所以每一天都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加入新的元素。最後一天有一組決定要用新的音樂作為開場,但是整組還沒練熟,所以練習時所演奏的新曲子是零零落落的。當我去詢問確定他們是要加入「森林狂想曲」時,我差點脫口而出:「就要呈現了,沒時間等你們練好。」但是我的唇齒還是有守住話。改成詢問他們需要什麼支援?並且就讓她們用她們的構想呈現。我也漸漸了解她們選擇曲子背後的圖像與用心。呈現後她們得到了經驗的累積,也讓自己從心深處升起的美好想法能被聆聽,能有實踐的機會。

藉由這些事件,也讓我反性著自身,我發現同學們都很聚焦在學習的過程中,反而我會因為重視結果的呈現,而忽略了過程! 我們教育孩子,而孩子們也在教育自己,隨著進入青少年,這兩種向度都會更需要平等的重視。 我們要記得國中這個階段,Teach less, Learn more.對同學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祝 喜樂平安 秋假愉快
明佑

星期五, 11月 10, 2017

華德福七年級-10(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語文課的最後一週,我們延續了前一週的主題,由唐詩來幫助孩子們建立圖像,這次選擇了「琵琶行并序」來解說;比較特別的是這首詩除了有生動的故事之外,還特別著重於聲音的描寫,雖然孩子們對於琵琶這個樂器比較陌生,但是還是能體會到當中筆法的有趣之處。琵琶行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別敍述了兩個人的遭遇,但也可以說是一種自傳,用詩來寫傳記也是當時流行的筆法之一。

       最後一天的課程,我們用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來結尾,勸酒文是唐代很常見的主題,例如先前他們讀過的「將進酒」就是當中很有名的一篇;不過「春夜宴桃李園序」是以散文的形式,將文人飲酒為詩文的情境活靈活現地描寫出來,或許孩子們對於這種文人雅士的歡聚形式還沒有切身的體會,不過透過這些詩文也可以讓他們多少感受一下自由奔放的氣氛。

怡達

       語文主課程之後,我們進入了戲劇課程。雖然在課程執行之前有許多的規劃,但是還是得依照同學們最當下的成長課題,適時的做調整。我們把焦點放在同學們的演說技巧上,但卻是透過與他們共鳴的人際互動議題開場。
       這是來自日本的故事,講述蝌蚪、魚和烏龜三種動物之間的友情。蝌蚪是故事的主角,跟魚一樣離不開水面,於是疏離能到陸地上的烏龜。之後蝌蚪長出了腳變成青蛙,跟烏龜一樣可以到陸地上去,於是疏離了離不開水面的魚。經過了一些情感的糾結,以及驚心動魄的事件,最後他們仍學會再次一起好好共同生活。
        當我們朗誦著劇本,故事裡面的各種心理情結,與每一位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共鳴,我可以敏銳的在眼神中、聲音裡,以及臉部表情...等,去觀察到同學們不同的身心變化,曾經遭受不舒服對待的經驗,有了感同身受;意識到自己也曾經讓別人不舒服的過去,升起了愧疚。
        友情在一輩子中可以是長長的一段旅途,因為不同階段的人生閱歷,而能品嚐到繽紛的滋味!我很感動的是,語文課提供了友情的典範,而藝術課的老師也共同意識到同學之間的課題,分享了個人的生命經驗,更重要的是展現人生時間軸的演進歷程,讓他們對於現在的經驗的在日後一段時間的醞釀與翻轉後,產生讓同學們觸動、訝異、震驚的翻轉。而讓孩子們內在的撼動,讓我們藉由這釋放的情感力量,得以讓導引他們,進而教育他們!最後英文老師也彈性的調整了教學的內容,給予學生正確人生態度與認知。

      這樣的合作課程,讓我非常的感動,因為我們給孩子的學習內容,在學科能力習得的深處,含蘊著教師群體對於人最深的關愛。孩子的學習課題一天一天的展開,也及時點點滴滴的轉化為生命的力量,讓內在與外在均能成長茁壯!我的心中充滿深深的感謝與幸福!

明佑

星期三, 11月 08, 2017

華德福七年級-09(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這週我們進入了書信這個主題,為了讓孩子了解到書信的由來與演變,我們特別講了一些古代故事,訴說在那個還沒有電話、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的年代,離鄉遊子如何渴望與家人聯絡報平安,以及家人如何期待遠方的親友能來信聯絡,當孩子們聽到古代人的信件是裝在「木魚」當中時全都笑了起來。

對七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使用符合禮制的格式來表達很重要的歷程,因此我們以書信為例,介紹了信封要怎麼寫才不會失禮,當介紹到稱謂、提稱語、啟事敬詞…等等時,孩子紛紛表示我們又不是古代人,為什麼要寫這些那麼麻煩的東西?不過到最後孩子們也都能依照固定的格式寫作,內容雖有所不足,也都真切地表達了內心的想法。 ⋯⋯


在孩子們完成書信之後,我們開始進入唐代的文學,一開始用韓愈的雜說來介紹論說文的寫法,但是發現孩子們還不太能掌握譬喻之後,我們轉向敍述型的古詩-「長恨歌」;本詩在敍事及寫景時帶有豐富的情感及畫面,因此我們讓孩子針對每一段詩的內容來畫圖,希望能讓孩子更深入感受到詩的意境。

孩子們大多有完成兩封信件,第一封家書是寫給不同住的親戚長輩,另一封則是要寫到工作任職地點給親友,練習兩種不同的信封寫法,老師在收到作業後會到郵局寄出,也許這兩天就會有親友們陸續回報收到了孩子的來信。

怡達

華德福七年級-08(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本週的語文主課程由孩子們朗誦自己的自傳開始,有的孩子寫得多、有的孩子寫得少,但是從當中都可以看到孩子們一方面努力想要表達自己,但同時又想隱藏自己的矛盾心態;經過老師講評之後,孩子再回家改寫,可以看到內容更加完整,也會截取其他同學的優點互相模仿。

在自傳之後,我們重新啟動魏晉時期文學的列車,從李密的《陳情表》開始,這篇具有駢文風格的書信,確實讓孩子們有點頭痛,不過這也是為了下一個主題-書信-埋下伏筆,當然前段的文章自述過去的經歷,也可以說是具有自傳性質;總之孩子們雖然覺得困難,但也都一字一句開始翻譯這篇文章。 ⋯⋯


然後我們又回到陶淵明的作品《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針對同一主題用兩種不同體裁表現,孩子們普遍覺得散文的形式比較容易理解,而進入《桃花源詩》時雖然已經知道故事的概要,不過當中的句法及概念還是需要更努力才能掌握,透過兩種體裁的對照,孩子心中的圖像也更加全面。

這週的作業會讓孩子針對上述文章翻譯及繪圖,下週開始將會進入到書信的主題。

怡達老師

星期二的月慶,我們從學校步行到吳濁流故居參訪。一路上同學們都充滿了活力,行走的速度非常快,但卻也能從容的聊天與觀賞沿途的風景。涼爽的天氣,時而陰時而晴,天空有時下著如霧般的毛毛細雨,為我們的步行帶來了舒服與水墨般的新埔山水美景!

七年級的同學很喜歡跟八年級的同學在一起,可以在他們的言語與肢體接觸間看到更多的情感交流,比小學部的同學們更進入深層的心靈交流!到了吳濁流故居,老式的傳統建築,有著寬廣的庭院,如迷宮般的廂房,成了同學們最好的探險空間。我在裡面看著各種介紹的文字與圖片訊息,也發現有些同學們正帶著好奇在了解吳濁流先生的事蹟。

我覺得有三個主題很適合跟同學們介紹,主要是他如何成為文學家,另外是吳家的家譜與吳濁流的愛情與友情故事。所以我在回去前集合了所有的同學,帶著恭敬與求知,一起來欣賞吳家的祠堂,再了解吳家祖籍朔源中出現的歷史名人,有哪些是我們認識的,同學們看到了我們在六年級歷史中介紹的吳王夫差與季札,但後面的人我們就都不認識了。透過這漫長的時間軸開展,古老如傳說般的歷史故事,好像跟我們現代世界的現實有了一些連結。我跟同學們說我的家譜在曾祖父經歷戰爭的那一代已經中斷,我的家族好像從冗長的祖籍歷史中獨立出來,但卻仍可以在台南老家廳堂上的刻字「東海」中推測出家族之前的故事。我也鼓勵同學們回去探索自己的家譜,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背景,以作為之後歷史課的預備。

吳濁流成為文學家的機緣是很特別的,三十多歲時因為太輕易的評論文學,讓友人反問他能寫得出來?在苦寫三日之後,完成的作品讓他人讚賞,也發現自己原來有寫作的天賦!這短短的故事有年輕人意氣風發的傲氣,卻也有因為不服輸而努力的實踐精神!對於班上的同學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案例!畢竟青少年太愛評論,但評論之餘是否自身嘗試過,自己是否能做得更好,其實是更直得去探索的!

最後我們才來到讓他們微微臉紅心跳的議題,對於七年級的同學來說,友情與愛情的發展是讓他們想探索,卻又沒有足夠內在力量行動的主題。對有些孩子來說,開始品嘗到孤獨的感受,面對看見自己內在世界的獨特,卻又不知道如何分享,或是找到可以討論內在心事的友伴。而愛情這個深層人際學習的議題,距離同學們的現狀仍有一段距離,但是仍會發現他們常常討論著誰喜歡誰,或是在玩「真心話大考驗」時,輸的人要公開說出自己喜歡的對象。這像是遊戲般,卻又帶著好奇與羞赧的議題,不斷在發酵著。而吳濁流的友情故事,對孩子來說則是一種「一輩子的朋友」的典範,而愛情故事,竟讓他們靜靜聽著,在無聲中,他們的內在世界似乎迴盪著淡淡的純真旋律!

祝 喜樂平安

明佑

華德福七年級-07(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這一週只有三天語文主課程,依照兒童意識發展來看,七年級的孩子開始要進入應用文了,因此這次我們從自傳這個主題談起,第一篇文本選用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讓孩子們了解一篇自傳有哪些基本需要包含的內容及格式。

        在當中我們談到姓、名、字、號之間的關係及差別,我告訴孩子在古代名是留給家人叫的,同學之間大多都是稱字,而長大之後才會取號,所以一般不熟識的人連名帶姓叫別人是很不禮貌的;孩子們都對自己的「字」有所好奇,所以我們也花了一點時間幫孩子講解了這個「字」可能帶有的意思和老師的期待。

        第二篇文本我們選用史記的列傳第一「老子」,一方面介紹司馬遷和史記等國學常識,另一方面則是讓孩子看到五柳先生傳其實是仿作史記當中的紀傳體例,當中也介紹一些讀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在課堂上我發現孩子的古文程度很不錯,即使是木刻版的史記原著,也可以掌握大部分的含意。

       這週的作業會讓孩子寫一篇自傳,下週一開始我們會以這個作業為基礎來討論寫作及語文的技巧。

怡達老師
       
        雖然目前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主課程由其他老師來上,但晨圈的時間還是以我的陪伴為主。七年級開始讓他們每個人練習帶領朗誦晨詩,這禮拜新同學也開始加入了。面對長長的詩,難免會緊張會忘卻,但同學們溫暖堅定的在同學有協助的需要時,自然且不著痕跡的給予協助的畫面卻是很美好的畫面,也讓我深深感動著班級有美好的互助學習團體動力。

        開學時同學們念完詩後,我會問他覺得哪裡帶領得最好,他們對於自己優勢能力掌握的段落,是很有自覺的,也很精確的表達,而那些聲音與文字在他們帶領朗誦時也是讓我深受感動的,也可以在跟讀的同學們的表現上,清楚感受到力量的差異。我覺得在眾人面前,勇敢說出自己覺得自己很好的地方,這對亞洲人來說是很好的學習,但相對也有較大的壓力。一段時間之後,我讓他們練習說出自己覺得帶領念詩有待進步的地方,這時候他們的回答是比較容易說出口的,但表明要進步的地方是卻是帶著「理所當然」的態度,而這是在之前闡述自己優點時沒有出現的。我希望同學們可以更自然的肯定自己的優點,展現更多的自信,也相信他們會越來越習慣。

        班級教室現在有每個同學的信箱,他們也會在信紙上書寫,除了口語上的交流,也多了文字上的交流,也許分享著生活中的事情,或是一些彼此的小祕密。而我的信箱有時候也會收到同學給我的訊息或提問,我會很認真的回覆他們,希望這樣的機制,可以讓班上同學的感情愈來越好!

祝 喜樂平安

明佑

星期一, 11月 06, 2017

華德福七年級-06(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七年級自然科學課《浮乎江湖哉?》
接著浮浮沉沉伽利略溫度計,我們又回到莊子逍遙遊裡有關浮沉的瓠瓜寓言。有些東西會浮著,有些會沉下,為什麼呢?
有人說是重的沉下、輕的浮起?那輕跟重要怎麼比較?有人說空心的會浮起、實心的會沉下。這時候有人講密度,要看密度。
喔~~既然你們說了。那什麼是密度呢?
顯然,大家都不知道,說的人也是聽過,但不曉得實際上密度是什麼。
那我們就來講密度吧!
我們講了阿基米德的故事,學生都聽過他幫國王驗證王冠是不是純金的故事。而且也知道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的發現了浮力的原理。
然後我說,你們看。在阿基米德之前洗澡的人,少說也好幾萬吧!可是就只有阿基米德會想到浮力。你們每天洗澡,也有泡過澡。也觀察到同樣的現象,身體沉入水底,水位會上升,身體浮出,水位就下沉。可是你們有想到這個可以檢驗什麼王冠的真假嗎?
這是科學家眼光獨到的地方。
所以啊!不要把這世界發生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現象的背後,都有其意想不到的原理。
然而,東西都是密度高的往下沉,密度低的浮上來嗎?
於是我們做另外一個實驗。我們把芝麻、黃豆、咖啡豆、鹽巴、還有同學喜歡的東西混在一起。然後搖啊搖的,看看誰會在最上面?
鹽巴芝麻在最下層,黃豆咖啡在上層。同學丟進去的石頭呢?
在上層。
這是有名的『巴西核果效應』Brazil nut effect 。大顆的會在上面。
接著請同學加水進去。哇!
下層的芝麻浮上來了。所以喔~~密度小的沒有一定在最上層。

《味增湯的圖形》
講到熱,就會講到對流。味增湯是個很好的觀察對象。我們花了兩次的時間在煮味增湯,第一次是喝帶有海苔豆腐的即溶包味增湯。雜物太多,效果不是很好。接著改用味增醬來調配。大家可以看到味增粉末,隨著熱水冷水的對流,展現出各種有趣的圖案。大家吃的喝得不亦樂乎。

只是今年潤六月,夏天特別長也特別熱。在三十度左右的室內,同學們有耐心地煮著、攪拌著,實在是令人汗流滿面的畫面。

潘瑋

華德福七年級-05(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冷浮熱沉的理論》- 七年級自然科學課之『熱之章』

        一般而言,熱脹冷縮,這是小孩子講的。昨天我示範了『熱-脹-浮』『冷-縮-沉』,熱水加入,東西就浮起來了。加冷水,東西就沉下去了。這裏的東西,就是一個沒滿的氣球塞進布丁杯裡,可以藉由調整塞進去的多寡,來調整浮浮沉沉的溫度,我們來做個溫度計。於是,就請小朋友來認領溫度,從10度到40度都有。今天大家來吹汽球,加重物,用熱水、冰水來調節溫度,調整重物來調整浮浮沉沉的溫度。大部份的人都遵循『熱-脹-浮』『冷-縮-沉』的關係,重物的方式各有千秋。

       但是,其中出現一組是放在冷水裡浮起,放在熱水裡下沉。『熱-沉;冷-浮。。。。』咦~~大發現喔!叫大家來看看,這現象怎麼會這樣。

       為了讓效果明顯,用冰水跟40度溫水。冰水中,浮起來。溫水中,沉下去。請大家把現象記下來,明天來猜猜為什麼。

       繼前面想做的『浮浮沉沉溫度計』,很多人都觀察到『氣球與重物』的組合,放在水裏,水溫是熱的時候浮起來,水溫是冷的時候沉下去。差別只在浮沉轉變的溫度。可是,安靜的婉蓁卻做出跟其他人相反的結果,她觀察到她的放在熱水裡是沉下去的,放在冷水裡,卻浮了起來。跟其他人的都不一樣。

       於是我們要來討論一下,前面觀察到的兩種現象:『熱浮冷沉』與『冷浮熱沉』現象。我們首先就觀察到,兩個浮體的差異。一個是氣球加重物,一個幾乎是水球。放了一天之後,兩個都浮在31度的溫水裡,所謂31度,就是室溫吧!(怎麼九月底還這麼熱~~)接著我們來猜猜:

(1) 不同大小的水球,遇到冷水都要沉下去。
(2) 加冷水,水球要浮、氣球要沉。
(3) 加熱水,水球要沉、氣球要浮。

        (1)不同大小的水球,簡單,馬上有人去裝。那要先(2)加冷水還是(3)加熱水?大家說冰比較珍貴,要先做,不然就融化掉了。好吧~~丟進冰水裡,果然就通通浮著。我請大家等等,再等。看看會不會有人又沉下去。真的,小顆的先浮起來了,大顆也開始飄了,然後中間大小的那顆也飄起來了。

        咦~~ 蘋蓁跟品昇各自提出厚薄與大小的理論。他們說,大顆氣球薄,很快裡面就跟著冰了。小顆體積小,很快就跟著外面一起冷。中間大小那顆,就會落到最後一個。把這三個球丟入熱水,通通都要沉下去。

        接著千彧想了又想,講了一個後來被我稱為『千彧理論』的沉浮原理。內外溫度相比,外冷內熱則浮、內冷外熱則沉。照個個理論,把這三個球丟入熱水,應該就是內冷外熱,通通都要沉下去。

        好像很符合觀察。如果到這裡結束,那就是普通的物理課了....


PS. 那個浮浮沉沉溫度計,有個很威的名字-伽利略溫度計。似乎在講他的人生一樣,浮起、沉落、又浮起。由歷史看起來似乎是這樣,也許他像綁著瓠瓜的莊子一樣,享受著浮浮沉沉的人生風景。

華德福七年級-04(秋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樗木的姿態》-七年級的力學概括

       物理剛好接著語文主課程,而主課程講到《莊子》裡的樗木,就是一種彎來彎去,沒辦法拿來做傢具的樹木。於是,我先要同學們根據你們閱讀到的描述,用你們的身體,做個『樗木的姿態』。兩兩一組,畫出對方的姿態。同學們就想辦法扭曲自己的手腳,有單腳站立,有雙腳站立,也有趴著的,當模特兒給對方畫下來。

       接著我們觀察自己與別人畫下來的姿態,右邊伸出肢體,左邊就要相對地平衡。你無法全部只伸向某一側,這樣是無法平衡的。但是,平衡到底是什麼在平衡呢?同學講出『重量要一樣』,我們就帶著重物,到橇橇板那裡試試看,不同重量的東西,也可以靠調整位置而平衡的。

       接著,我們來看看房子,有樑有柱,有地板、天花板。柱子很簡單,只要往上堆就好。可是要像樹木或人體一樣伸展出去,該怎麼辦呢?換句話說,如果在沒有樑或水泥黏著劑的幫忙,要怎麼堆出天花板呢?我們跟四年級借了積木,開始大家發會創意堆看看。

       不少人都堆出了像拱橋型態。這個結構有個特徵,你要伸出去越長,後面就要有多出來的重物來壓住,以維持平衡。我們請大家看到房子,或是工程車之類的,有沒有這樣的圓弧構造,有沒有向後面多出來的重物。再回到人體的姿態,向右伸出去的腳,身體是不是要向左傾斜來保持平衡呢?

        然後是挑戰題:我們有沒有辦法用積木,做一個底面積很小,但是上面很大的東西呢?就是堆出頭重腳輕的姿態?頭重腳輕平衡不易,沒錯。不過,這跟我們人體很類似,我們的腳很輕很小,我們的頭跟身體很大很重。其實,樹木也是這樣的姿態,上面枝葉繁茂,接近地面只有樹幹一根,只是樹木有根的協助。

        然後學生會堆出一些構造,像是貨車的避震器,也有像柱子跟樑接觸的部分。他們也發現一件事,重物壓在上頭,有時候是有助於穩定平衡的。

       這班有偏好靜態的跟偏好動態的同學,各有各的專長和任務。我們七年級的自然科學,重點放在觀察,觀察到什麼現象,就如實地描述出來。所謂的描述,已經包含了描繪跟敘述,用畫的用寫的都可以。在力學的部分,我們從身體出發,感受地心引力與肌肉骨骼的互動。至於記了多少名詞,那倒是其次。許多活動,是從互動而來的。例如:平衡,這個詞彙,也是學生自己說出來的。老師只要導引他們,讓他們自己說出來。接下來的活動,就繞著『平衡』這個概念走。建築物需要平衡才能站立、工程車輛需要平衡才能工作。右邊伸出去,左邊就要相對地伸出,如果沒辦法那麼長,就只好增加重量。換句話說,重量,不一定有礙物體的平衡,反而是有助於平衡的。這個觀念,也是在課堂活動中,逐漸形成的。

        與我們主題相同,靜態與動態也需要平衡。動態組通常會搶戲,靜態組似乎缺乏參與。不過,這個光譜也有中間型態的,例如有喜歡安安靜靜做實驗的,換句話說,動手不一定要搭配動嘴。動手可以搭配動腦與動眼。老師的任務,就是用問題引導他們描述觀察所得。如果學生問『為什麼?』第一輪,一定是用問題回答問題。先問這個問題怎麼來的?他們是觀察到什麼才會有這個問題。接著,請他們自己想個答案。再跟著這個答案推理。如果照你這樣說,那麼會怎麼樣呢?會這樣那樣。一直推理到可觀察的時候,再來動手試試看。

        例如:平衡,是重量要一樣嗎?這可以立刻試試看。然後發現不是重量,因為重量不同也可以平衡。那是什麼呢?想不出來,沒有關係。我們繼續觀察。不用急著講答案,因為那樣的答案也只是另一個名詞而已。

        動態組提供快速的實驗,但是,太快而不仔細。我會請他們靜下來,先問問靜態組的意見,這樣做能夠驗證剛剛的推理嗎?大家都同意了,就去做吧!靜態組會提出可能性,一樣也是討論一輪之後,確認要做什麼,看到什麼現象就是符合預期,什麼現象不符預期,然後大家就可以去做了。這兩樣的人各有專長,我們老師要導引他們去欣賞這世界上不同的人,學習跟這樣的人相處。這裏沒有對錯、好壞,就是不一樣,然後彼此可以平衡。
                                                                                             
潘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