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5, 2016

華德福小六16(冬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我們這個禮拜進行了一個有趣的活動,為我們要上的熱現象做準備。因為之前孩子們協助做的菜園生態池系統有多的黏土,所以我們就要用那些黏土來焢窯,之後再將高溫燒過土弄碎,平均撒在水圳裡。我們要焢的食材有地瓜和雞蛋,有些有用錫箔包起來,有些用濕報紙包起來,再裹上泥土,這樣也可以比較食物在不同處理方式下的口感差異。

       我們搭窯的過程,孩子非常的投入與專注,但搭到要收頂的時候,窯就塌掉了。孩子們很洩氣,於是研究原因,並記取之前沒有做出足夠圓弧的基底的缺點再做調整。我們再次往上搭,孩子們很努力,更加的專心,但是我們開始要收頂的時候又塌掉了。這時候孩子們有些有了情緒,也有孩子冷靜地說出一些失敗很多次才成功的偉人例子,例如:愛迪生。也有孩子說出:「失敗為成功之母」這樣的格言,沒想到孩子們也很快的讓情緒平靜下來,繼續努力。這一次有很好的架構,但是因為我們的窯很大,所以收頂的難度真的很高,所以最後我跟孩子說就在上面放錫箔紙,再用紙壓住,讓熱不會散出去。

       在一旁的書法老師,其實是搭窯的高手,他很有智慧的陪伴著我們努力的過程。而我覺得最有收穫的地方是,孩子所經歷的挫折,因為這一群孩子很聰明,很容易一件事情很順利的做好。而有些孩子內在力量夠不夠成熟去面對挫折的這個問題,就在這些考驗中顯現出來。我很平靜的示範面對失敗,就是要把方向對準達成目標,繼續執行。而有正向心態的孩子,也在團體的學習中彼此給予力量與祝福。當火燒了一段時間後,書法老師很快的搭了一個可以收頂的在旁邊,孩子們看到之後,只有更欽佩老師了。

       在燒窯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竹子會發出爆炸聲,土窯在火的烘烤中慢慢的溫熱起來,土窯的頂部溫度也比較高,泥塊也很快的燒紅、燒黑,但底部仍是比較冷的。當溫度足夠之後,書法老師教我們技巧,並且小心的層層放入食物讓窯完全坍塌。這時候又開始聽到爆炸聲了,原來是雞蛋爆炸了!為了把熱都封在土裡,所以我們得加上很多的濕泥土在上面,而沒有被加到的地方會繼續冒煙,大家就一起檢查,哪裡冒煙就把土加在那邊。

       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就一起開挖,有些雞蛋雖然爆炸了,但是清理了之後,可以吃的部分仍然是非常美味。而熟透的地瓜也真的很香甜呢。沒有包鋁箔的地瓜味道是更好的,但是皮就沒有食用了。這些熱的現象成為了我們在熱的學習中的先備經驗,我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做討論,也透過蠟燭的操作,做了許多的實驗,透過親手的操作學習火的特質,與熱的傳導,和熱脹冷縮的現象。最珍貴的時刻是孩子在實驗中很自然出現的驚嘆表情,對孩子來說,透過一些像科學魔術的方式,有意識的理解火在生活中的神奇現象其背後的原理,是很吸引他們的。

       這一週因為冬季慶典的排演、預備與呈現,所以我們將會在下一週才結束熱現象的探索。冬季慶典那一天,孩子有合奏、英文組曲與合唱的演出,而他們也有一個為學校建校與為畢業旅行籌費用的擺攤活動。孩子們學習著與家長及參訪的客人們互動,能夠介紹物品以及正確的收錢與記帳。孩子們賣的茶葉蛋很外就銷售一空,也在慶典的會場帶著一些小商品主動找客人出擊而能兜售出去。最後我們為學校的建校募集了九千元,也為自己的畢旅基金帶來了小小收入。

祝 冬至平安

明佑

星期三, 12月 21, 2016

華德福小六15(冬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色彩與視覺的探索上,我們也探索了互補色,黑色和白色、 紅色和綠色、黃色和紫色、橘色和藍色。當我們盯著看色塊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再看白色的背景,出現的是一樣的形狀,卻是不一樣的顏色,在特殊的顏色搭配下,就會看到形狀一致,但顏色相反的情況。而且有趣的是,把眼睛看著同學的臉,臉上的顏色就會改變而呈現各種不同的感覺,最有趣的是當臉變成綠色時,有一種陰森森的感覺。

       我們用紙板做了陀螺,在圓形的紙板上穿兩個洞,像是一個大鈕釦,在紙板上畫上顏色並穿上線,這時候孩子們發現交替的顏色在旋轉時會改變,如果是互補色,顏色會消失,變成一片白色。這樣的操作讓他們很興奮,因為就像變魔術一樣,實在是太神奇了。我也保留給他們自己設計樣式與搭配顏色的機會,他們做出了很多種設計,著迷於彼此呈現的不同的變化。孩子跟我很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對這些現象所投注的觀察時間非常的長,好像整個融入在現象之中,帶著一種驚奇,一種讚嘆。這讓我深深的反思,這樣的經驗在我自己的生命中似乎是很久遠很久遠以前的事了,反而是我發現自己比較不耐的希望他們告訴我發現的事物,但還好我當時看著他們的反應,決定給他更多的時間。孩子們的學習態度,對我自己的成長來說,是最好的提醒。

       我們在眼睛仔細觀察生活中光的各種現象之後,我們才進入三稜鏡的使用。先使用歌德的探索方式,再使用牛頓的操作方式。當把三稜鏡放在眼睛前面觀看著周圍的物品時,就會發現所有的物品都會有一邊出現黃色與對邊出現藍色。從物體在光的明暗條件下分析,會發現較亮的那邊會出現黃色,而較暗的那邊會出現藍色。如果在設計好的黑色與白色排列的紙張上,還能夠透過調動眼前的三稜鏡角度創造出綠色。最後我們也在陽光中,讓三稜鏡投射出七彩在牆壁上。

       當我們經歷了許多實際自然觀察,我們再進入設計好的人工教具操作與實驗,這時候孩子的心是能更靜下來探索的,因為他們習慣的不是透過老師所給予的答案,帶有預設立場的、有侷限的觀察,而是用更全然開放的視角,透過感官的接收訊息,自己進行推論與分析。而我帶他們做了光的三原色色光的投影,紅色的燈在左邊,中間是綠色的燈,右邊是藍色的燈。當光進行配對時,孩子就可以觀察到,操作能印証平時的觀察,也就是在清朗的天空下為何影子會有點藍藍色的。這在藍光與綠光同時亮起的條件下,當綠色光源被手指擋住,而藍色的光就會映照在手指頭的影子上,讓手指頭的影子變成藍色。讓孩子驚訝的是當三個顏色的燈一起亮起而交疊的時候,光的顏色就消失,但白光的影子卻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彩。讓我覺得很厲害的是,孩子們能夠很有條理的分析與歸納出,現象背後的法則。
 
        我們下個禮拜會繼續探索光的現象,也會進入熱現象的觀察。

祝 喜樂平安

明佑

華德福小六14(冬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這個禮拜我們進入了光的現象探討。上個禮拜我們就用一天早上主課程的時間,趁著光與氣流很特別的條件,臨時的帶孩子外出觀察。因為天空很清澈,而且不同的氣流層都有雲在快速移動,所以可以觀察到很細緻的光影顏色變化。當天下午天空依然特別,所以我要同學們回家時觀察日落的變化,而當天的日落雲彩也真的是非常多彩與壯觀。 雖然已經進入冬天,但這陣子的天空卻仍有一種秋的質感,天候溫度也相當宜人,所以我們就決定星期一晚上住校,並且在星期二早起觀察日出前、日出時與日出後的天空變化。
   
      星期一的下午,我們一起參與一項任務,要把學校的農田的蓄水池用人工踩踏黏土的方式將底層晶化,以創造出鎖水的效果。孩子們愉快且賣力的工作,是我最欣賞的畫面,這個活動整合了我們之前在地質礦物上的學習,也會是孩子一輩子難忘的經驗。我總是相信,當孩子做的事情種類越多樣,他們帶在身上的智慧就越多元。

       傍晚我帶孩子去採買,憑藉著早上時孩子們自己開會協調好的預算額度與採購清單,孩子們很俐落快速的完成任務。晚餐交給孩子自行料理,他們自發的分成料理組與整理組,我在一旁注意活動的安全,讓我很讚賞的是,孩子們都會自己注意到細節,切菜、烹煮也都非常的流暢,而且食物非常美味。晚上我們在星空下跟七年級的孩子一起上天文課的觀星實作,晚上小小遊戲一番,因為隔天得很早起床,所以不能晚睡。

       星期二早上我們五點四十分起床,天空已經由黑轉為藍紫,但星星依舊閃亮。沿著學校外圍的小徑,我們一邊散步一邊觀察天空的變化,也看到清晨的飛機雲,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顏色顯現。孩子們辨識出的顏色比我預期的還要多許多,即使是在光暗交界處的色彩細緻差異都能覺察。六點二十分太陽從地平面上升起,接下來的變化都非常細微,遠山陰暗處從深紫到墨綠,山巔的翠綠轉透出金黃,雲彩從黃到橘還有粉紅色,在雲沒有被光照到地方呈現藍灰與暗紫色,深深讚嘆上天是最美的水彩畫家!

       為了讓孩子對光有更多的體驗,我們也在學校創造出暗室,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空間中,我們仔細歡察從黑暗到微光顯現,再漸漸增加光度的視覺過程,以及整個過程程序反轉的視覺體驗。我們也在暗室中觀察在玻璃容器中倒入牛奶,變項為牛奶從稀到濃的過程中,專注於光在穿透介質時呈現出的色彩變化。這兩個模擬天空光色變化的過程,讓孩子們歸納出從黑色到藍色,與從黃色到橘紅的遞嬗過程,我們也在牛奶中看到了綠色,這樣的變化讓我們驚訝,讓經驗深刻的植入內心。這樣內在的驚奇與撼動,將在下週由三稜鏡的觀察,與光的三原色交疊投影學習做好準備。

祝 喜樂平安

明佑  

星期四, 12月 01, 2016

華德福小六13(冬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這個禮拜我們繼續探索聲音,我透過不同的材質繼續引導他們,尖銳刺耳聲音,如同字面般可以讓人感覺不舒服。而有力如鼓般的聲響,甚至能讓人感覺驚心動魄。在活動之中,孩子的對聲音的描述讓我學習到更多,例如:他們說比較沉悶的聲音,感覺比較死;而能有迴盪的鳴響在空間之中的,是比較有生命力的。這樣的觀點,反而是我跟他們學習到的呢!

讓我很讚嘆的是,他們似乎可以用耳朵看見。例如:我在隱藏的幕後發出不同的聲響,在他們解析耳朵接收的訊息後,繪聲繪影的精準描述,讓我覺得欽佩!如果是我可能沒有辦法像他們一樣精明。我也漸漸領悟到,有些孩子在上課時並不看前面,但卻有很好的訊息接收。而班上聽覺最好孩子,擁有將接收的聲音訊息的時間軸反轉並輸出的能力!對我來說,我本來以為只有機器才做得到,深深的感到人類的潛能真是無限!

孩子在樂器的活動體驗中,歸納出聲音高低與物質結構的對應與關聯,笛音在比較長的空間中移動,音是低的;在比較短的空間中,音是高的。在比較長的銅片上,音是低的;而在比較短的銅片上,音是高的。弦長,聲音低;弦短,聲音高。弦粗,聲音低;弦細,聲音高。孩子們接收了一個在玻璃瓶中創造出音階並演奏出樂曲的挑戰,看他們熱情專注的在調整瓶中之水,並且在演奏出樂曲時充滿的喜悅與成就感。

為了瞭解聲音的震動與傳遞,我們也做了用線連結的傳聲筒,孩子驚喜的發現聲音傳遞時,線會震動。我們在體驗與討論中,認識了聲音轉變為震動,並且可以再從震動轉變為聲音。但對孩子來說最讓他們著迷的卻是聲音呈現為可以看得見的規律形狀。我們用金屬板和鹽巴,用貝殼的溝槽摩擦金屬板,貝殼最外圍溝槽較疏,所以聲音較低。越靠近貝殼底部,溝槽較密,聲音較高。我們看到鹽巴顆粒在上面規律的跳動,形成一種趨勢,並外顯為周圍一直變化的面。為了有多元的體驗,學大琴的孩子也帶來大提琴,我們讓紙盤中的鹽巴,在共鳴箱上舞動。而音叉的共鳴現象,讓我引導孩子們在每日的發聲練習中,更專注於我們彼此之間交替體驗的聲音與身體共鳴,並且能夠享受,那聲音創造出來的美麗排列與力量,在我們之間穿梭交織。而我們也更有意識的透過聲帶發出的聲音讓自己成為美的存在。

祝 喜樂平安

明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