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13, 2016

華德福小五29(春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這個禮拜我們繼續進行植物主課程,介紹了三種樹,分別是橡樹、樺樹和棕櫚樹。並且從樹與生活功能的連結延伸到茶、糖、咖啡和棉花的探討。在橡樹與樺樹的比對上,我們感受到枝幹的穩固強壯與枝幹的柔軟彈性,讓樹木的姿態帶給人不同的感受。這兩種不同的向度會幫助我們在欣賞植物世界時,意識到很不同的對比屬性,是慢而堅挺與快而流動。而在台灣常見的棕櫚樹,其實在熱帶地區是很重要的,精緻的葉子可以編織成許多生活用品,棕櫚的糖與油更是製作食品必要的材料。之後我們會再多介紹台灣的特色樹種,但是在這之前能透過觀察到植物外相能得到深入感受卻是更重要的,因為當植物的特色被看見時,孩子就能打開欣賞的眼光,並且應用到人際互動中。例如:現在班上孩子會說某位男生是悠哉哥,因為他在自己的步調中自在;也有慢慢的女孩子,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慢工出細活的精雕細琢總能在最後讓大家驚艷。當然班上孩子的個性都是非常特別的,孩子能用不同屬性的形容詞去轉化對於同學個性特質的看見,並總是能融洽和諧的相處呢!

我們常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古代燒柴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喝的水、吃的飯、甚至洗澡,都會需要木柴所轉化的火之力量來幫忙。隨著科技發展,燒柴已經漸漸少了,但是我小的時候,還是得負責用柴燒洗澡水的,一直到現在,我家的灶還是有在用柴火。開門七件事,第一項使用的是蘊藏在植物中的火之力量,讓植物曾經吸收的陽光能量,能在燃燒中被釋放出來。而最後一項茶葉,卻是透過熱水釋放另一種曾經在植物葉片中吸收的陽光能量,能為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益處。茶葉通常在台語稱之為茶米,這樣的稱呼也可以說茶葉跟糧食佔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呢。


我們介紹了茶在東方的典故,孩子都還記得三年級時講神農氏嚐百草時中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我們也繼續介紹後來茶文化在東方的演進,從藥性的使用,到學習時的提神,後來經歷歷代的藝術呈現演變,最後普及於民間。而東方的茶也傳到了西方去,成為英國下午茶典故的由來。回想起四年級時我們去北埔參觀,也看到那邊因為茶葉出口的貿易而留下的遺跡。這些故事與文化參訪的經驗,串起了孩子在學習植物時,除了在自然科學上獲得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課程中交織著人在其中的存在位置,而流動著茶文化的人文精神。介紹茶的那一天,我泡了學校書法老師家手製的茶與孩子分享,談到糖時讓孩子喝了我家中甘蔗所榨的原汁,最後也讓孩子聞一聞我泡的咖啡香味,並談談每個人身上穿的棉衣。於是在色香味俱全的課堂中,我們打開感官讓植物與我們深度相遇,並且預備著下禮拜到書法老師的老家去實際體驗採茶與製茶。


祝 融景生悅


明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