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21, 2015

華德福小四36(夏學季)


親愛的夥伴您好:
我們這個禮拜進行徒手幾何的主課程,在這之前我們上了四年的形線畫,讓孩子認識空間向度與熟練畫線條的手感。到了四年級時,更是聚焦在線條的細微曲度變化以及立體層次的交疊。我發現孩子們在年復一年的累積中,培養出很好的基本能力。


其實幾何基礎能力的養成是需要許多副課程協助的,例如優律思美課還有手工課,在這兩門課程中,前者協助孩子打開身體的空間向度知覺,他們用雙腳在地板上,雙手在空間中,創造了能呈現於內在心像的豐富圖形;而手工課從十字繡,以雙色繡線交疊呈現形線畫圖騰的立體感,更是能用眼睛就見證孩子內在習得的邏輯與秩序感。


在徒手幾何的課程中,我們是從圓開始的,這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圖形,但是我們探討的是圓從何處來。我讓孩子出來示範走圓圈,這時我也在黑板上畫圓,而其他的孩子在下面安靜觀察,幾次之後他們主動的發現走圓的孩子,在每一個角度轉換時,呈現在他們眼前的身體部位是不一樣的。經過討論之後,他們討論出要在移動中構成圓的條件:1.必須一直在「動」。2. 繞園的時候鼻子向前方(固定身體角度)。3.身體要「轉」。4.專心移動,每一步轉的角度要一樣。我們在看待幾何的學習,總是要讓孩子有一個基本觀念是:線條是移動所留下來的軌跡.對我來說這是一種非常生動的觀念,這對於孩子的思考發展來說,給予了深入的預備。


當我們拿著銅棒指向前方走圓型,在停下來的時候依著銅棒指出去的角度,讓孩子依序擺下一隻隻的銅棒在地上,漸漸的地上呈現出整個圓形的切線,而浮現的正好是切點連成的圓。當我們把這些全身體驗過的經驗,轉化到圖畫紙上的時候,美麗的幾何圖形就出現了.我們從圓形的形變一直探索到橢圓形,最後形變為三角形。我們也透過兩人一起走路的比對讓孩子去體驗角度,當兩個孩子背對背的走出去,經驗的是一百八十度,兩位孩子很快速地分開,而當兩位孩子幾乎併著肩走出去的時候,他們的足跡交角大概只有三度,卻要很久距離才會拉開.而在這中間我們試了許多種角度,孩子們總是能在專心觀察後,客觀地描述出他們所見到的。讓我很驚訝的是,孩子們徒手作圖的能力非常的好,期待下個禮拜繼續深入。


星期六是我們的夏季慶典,我們班的孩子表演客家武獅,雖然上場前只有上過六次課,共十八個小時的學習,但是他們的獅鑼有分明的節奏,而武獅也很有架勢呢!客家武獅要踩七星步,還得耍一顆很重的大獅頭。老師曾提議說,都改成小獅頭比較輕鬆,耍大獅頭的孩子說他可以,我也很高興孩子不怕辛苦且願意挑戰難度。慶典當天我們抬出獅子繞場示眾,在請獅的儀式之後開始武獅,在敲鑼打鼓中有一種濃濃的民俗風味,而在兩頭獅子的玩耍中,呈現出他們練習的默契,因為獅尾是看不到面的,而且要一直低著頭彎著腰,還有跟獅子玩的孫悟空與沙和尚,讓我感覺到跟語文課做了很好的整合.武獅很快地吸引大家的目光。觀眾分享說現場協助的指導老師,喜悅的神情令人感動,我也很佩服這兩位作文化薪傳的爺爺等級老師傅,他們真的是非常慈愛的。還有現場一位孩子的奶奶,興奮地說可以出國比賽了,讓我開心的是孩子的小小呈現,能夠呼應奶奶的回憶,觸動內在的文化之心。


慶典還有一部分是班級的靜態展覽,展示孩子們的工作本、水彩畫、書法、泥塑與各種手工作品...等。這一次的展覽我發包給孩子們去佈置,比我預期的還要好,我發現他們很有想法,也有他們自己的美感與和諧感。對我來說可以看到他們的手工作品總是非常開心的,因為這是孩子意志力與美感的呈現,通常要做好幾的月才能完成,雖然每個孩子的進度不一樣,有的是成品有的是半成品,但都是非常繽紛亮麗的。我認為最美的是過程,所以我也從欣賞過程的角度鼓勵孩子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努力。大家看到的是一個靜態的結果,但我卻常常在下課時看著孩子在教室中一針一線的縫,朝著完成他們的設計圖邁進,這最美的畫面是靜態展中沒有呈現出來的。

祝 喜樂平安

明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