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第二週
第二週我們進入日治時期的臺灣,我們從大清國的洋務運動與日本國的明治維新開始談起,說到東亞國家在面對歐美勢力步步進逼時的不同反應,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之後,在甲午戰爭看到了不同做法的差異性,臺灣也因為大清國的戰敗而被割讓。
日本人雖然給了臺灣人三年的國籍選擇期,但是對於大部分臺灣人來說臺灣就是自己的家,沒有理由因此就離開臺灣,日本接收臺灣爆發了乙未戰爭,武裝抗日的大小戰役也到了噍吧哖事件之後才日漸停息,原住民的抗日活動則延續到了霧社事件,都說明了日治初期臺灣的狀況並不平靜。
然而臺灣許多現代化的建設也都出自於日本人的規劃與執行,包括了公共交通的鐵路系統、臺日之間定期航線的開通,現代郵政及金融系統引進,到水利與電力設施等等,都在日治時期打下了基礎,而始政四十週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則是集其大成的展示,向全世界宣揚日本脫亞入歐的方針已經成功,甚至可以把殖民地推向現代化。
此時臺灣是日本殖民地當然也會受到日本政治發展的影響,我們介紹了明治、大正、昭和這三個天皇主政時期的不同狀況,也提到了日本政府如何從最初的特別統治主義漸漸地改變到內地延長主義的方針,當然大正民主風潮也影響到臺灣的政治、社會、文化運動,包括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治警事件,到舉行了市會及街莊協議會員選舉,都說明了臺灣社會運動與日本政治的關係。
但是當日本開始向外擴張,甚至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政府開始了皇民化、南進基地化及工業化的方針,臺灣也不可避免地捲入到戰爭當中,臺籍日本兵投入東亞及南洋的戰場,甚至到後來成為盟軍轟炸的目標,若不是日本天皇因為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攻擊而宣佈無條件投降,臺灣也很可能成為美軍下一個登島的戰場。
這週的最後我們也補充了中國近代史的部分,講解從滿清被推翻到國共內戰的歷程,雖然當時臺灣還是日本殖民地沒有參與到這個部分,但是從後來的發展來看確實也對臺灣的歷史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了解臺灣歷史必要知道的背景知識,而談到西安事變和少帥張學良時,也有同學表示有到過張學良故居參觀過。
最後一週我們將要談到民國時期的歷史,讓孩子們與現代實際的生活連結。
祝 喜樂平安
怡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