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夥伴您好:
這次地理課我們開始介紹非洲大陸,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非洲是很陌生的地方,也很難有太多連結與共鳴,所以如何幫助孩子進入狀況就成了最主要的課題;一開始我們先讓孩子談談對非洲的印象,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講了一堆他們的想法,包括:非洲很熱、很偏僻、很多疾病、很窮、缺水…等等,這些都是在媒體上塑造的刻版印象。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幫助孩子釐清這些印像背後的事實:例如非洲在沙漠地區或週圍確實有缺水的問題,但是非洲也有熱帶雨林區,當中不但水力充足而且有非常豐富的物產,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很窮;經過幾番的討論,大家開始發現非洲真的很大,各個地區也有很大的差異,不是統一的印象可以套用的。
一般在華德福學校教學都是依著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介紹,所以首先開始介紹整個非洲的地型、河流、山脈和氣候區,透過整體圖像的建立,孩子們慢慢掌握住非洲的感覺;然後我們從與歐洲最接近的北非開始介紹。埃及和尼羅河之前已經在很多歷史課程當中出現,所以我們運用這裡為起點,澄清非洲並不是只有黑人,在撒哈拉沙漠及以北的地區目前是以信仰伊斯蘭的白人為主,而埃及這個文明古國,在歷史上也有不同時期的轉變,現在已經與古文明時期的狀況大不相同。
而北非的發展與也歐洲及中東的歷史息息相關,我們運用之前歷史課的基礎,把相關的地方做細部的介紹,孩子們大都被喚起了記憶,而產生了感受與理解;孩子們也發現他們對於非洲的刻版印象,大部分都來自北非廣大的沙漠地區。
然後課程進展延伸到西非,這個地區也有部分的沙漠,但更重要的是與殖民有關的歷史,在華德福學校史地從來都是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所以我們也順道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殖民統治主張:以英國為代表的特別統治主義,尊重在地文化與傳統,給予殖民地更多的自治空間,因此在殖民地獨立之後,大多能與母國之間維持良好的關係,例如英國就成立了大英國協,保持住與殖民地貿易與交流的管道。
但是以法國為代表的內地延伸主義,則是想要把殖民地建設成母國的一部分,與當地持續衝突的過程,也常造成激烈的反殖民獨立戰爭,雙方鬧得不歡而散。即使如此,殖民母國的文化與語言也仍然影響著獨立後的國家發展。
最後我們談到了殖民時期的北大西洋三角貿易,歐洲國家由西非運販黑奴到北美,生產出原料或半成品之後再運回歐洲加工,最後再把成品送到非洲販賣。接下來甚至直接佔領掠奪西非的資源,種種劣蹟都讓孩子印象深刻。
下周開始我們將開始進入西非各國的介紹,希望能帶給孩子不同的視野。
怡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