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三種力量-意志、情感、思考
我在華德福教育的學習中認識了這三個名詞,在華德福的教育中,從人的生命以七年為分隔。
0-7歲是意志的主要發展階段;7-14歲是情感的主要發展階段;14-21歲是思考的主要發展階段,當然後面還有,之後可以再探討。
這三股力量交織的形成,所以就我所專注的0-7歲幼兒階段來說,又可以細分為:
0到2歲4個月是整個『意志』階段中較呈現『意志』的-舉例來說:這時期的幼兒拿起東西會丟、吃,他的身體不停的動以探索這個世界,就是意志力、實踐取向的最佳表現,越小越是明顯。
2歲4個月到4歲8個月是『意志』階段中較呈現『情感』的-舉例來說:這時期的幼兒很有想像力,原本被他丟或碰觸的物品開始隨著他的感覺有了不同的命名,也許一條繩子捲一捲變成蝸牛,或者是一個木塊可以變成汽車,或者是手機等。它們的感覺能力、想像力等較屬於情感層面的力量,很明顯表現在他們的生活中。越小意志力的表現越多,越到末期,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另種思考能力的凸顯。
4歲八個月到7歲是『意志』階段中較呈現出『思考』的-舉例來說:這時期的幼兒們來到學校之後已經不像前一階段,隨著他們對於物品感覺的變化進入遊戲,例如:漸漸的他們會說:『我們來玩XX遊戲好不好,你當XX,我當XX,然後還需要什麼東西要去準備』。孩子越大越明顯,他們出現了『計畫』,並且會融合前兩項能力去執行它。
這是在教育現場觀察到的,你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或者回想自己的孩子。
從這三股力量出發,意志是最基礎的,然後是情感,再來是思考。如果在盡量不干擾幼兒的情形下,這些能力會自然的依序開展。而這對於『人』的學習能力建立卻是非常的重要。
我常常接觸到很多幼兒剛來到學校都是『知道』卻『做不到』。觀察他的一切並分析他的圖畫、行動。就會發現因為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就是用嘴把說,或者是講道理,孩子學習到的道理背後邏輯的基礎並不穩固,而更重要的是他仍沒有學會如何正確的去身體力行。也許到了5歲他的圖畫中的人物仍然沒有手指頭,因為他缺乏做事情而沒有意識到他的身體。也許到了6歲,他的圖畫中仍然只有汽車、恐龍,沒有人沒有花朵,因為他情感的能力沒有辦法在人群中自由的流動。通常我們就得回頭去幫助他補足他該學習到的意志、和情感。現在這種情況太多太多了,因為我們很容易就太過強調思考,而使得教育失衡。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幼兒,我們就會知道如何在不同的階段給予適合的教育,而父母或老師也會很輕鬆的。
在小學的階段就是以情感為主,在分成三個階段,低年級呈現較多的意志;中年級呈現較多的情感;而高年級呈現較多的思考。中學也是如此,只不過是以思考為主。在華德福教育中,我們注意到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並且給予適當的教育。這背後可是很有學問的呢!
意志、情感、思考就像是我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我們必須認識這裡基本的事情該如何做, 並且去落實。漸漸的摸熟悉之後,我們也與環境裡的人有了更多的互動,有了穩定的情感連結,這讓自己可以生存在其中。最後在前兩者的基礎之上,我們就能發揮我們思考的力量,把自己對於整個團體有利的才能運用出來。
我聯想到了佛學中所說的:慈悲、智慧、力量。這三者的學習,從我們一出生就開始學習,你也發現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