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月 30, 2011

音樂在幼兒生命中的價值(一)

音樂在幼兒生命中的價值(一)

作者:Jennifer Aulie
試譯者:徐明佑

  華德福幼兒園裡的自由遊戲。在一個冬天早上:二十個孩子忙碌於他們的工作。最年幼的,三到四歲的大的孩子,幫忙老師切早點心的蘋果;有一些五歲大的女孩在娃娃家照顧著他們的『孩子』;他們旁邊是一群五歲大的男孩和女孩,他們坐在圓桌上磨亮石頭,磨碎栗子並且一起聊天。在空間的中央有一位觀察力敏銳且精力旺盛的四歲男孩在指導六歲大的孩子建造掃雪機:桌的堆在一起,椅子倒翻過來靠著桌子當鏟雪機的前半部。一大籃的栗子被平衡的放在鏟雪機的頂部。粗糖和鹽處理過的栗子,散佈在被鏟雪過的街上。空間小小的,但是聲音的層度卻不會過高。

在窗戶下面,孩子們在地毯上面有自由的空間去建構舞台,並且玩著站立的人偶和動物偶,一位六歲大的女孩坐著,全神貫注的在她的工作中。她鋪下了松果的森林,在藍色布的河流堤岸邊。墊腳石可以讓住在森林邊緣的貧窮的牧羊男孩,可以越過河流,讓他蜿蜒的到附近的城門...公主從塔上探身出去,看到他來了並且叫他。

當她擺出舞台,女孩邊敘說邊做動作,用柔軟的語調說,有時候幾乎是在對自己耳語。當戲偶開始在舞台上生活時,她的聲音改變了,變得更比說更像是在唱,說話的音高開始被唱歌的聲音接任。她的吟誦不是在歌詠的節奏,但是那節奏在牧羊男孩的從石頭跳到石頭的意圖中自由的在流動。女孩聲音的音高是一種多彩的單音:音高幾乎一樣的持續著,但是在牧羊男孩跨越溪流時,音調的色彩是活躍的穿越力度與文字的品質。當言語被說出來的時刻,敘說又被唱了一次。

當牧羊男孩抵達了城門,公主從高塔上叫他。她很遠,而女孩提高她的聲音到公主居住的遙遠地方,並且對著牧羊男孩唱出了問候。現在女孩的聲音是高的,但是她唱出的音程不大,大概在三度到五度之間。她聲音的音高雖然不大,但吸引了一些五歲大的孩子:幾位過來地毯上並躺在她的肚子上,看著遊戲展開。現在牧羊男孩告訴公主他的願望是,她下來跟他一起走。簡單的的吟誦變成了朗誦的獨唱:一首有不同音調的旋律升起了,逐步的移動,女孩的聲音變得更強烈,好像牧羊人的懇求。旋律中有一點點的重複,但是行動是包含在其中,提供了一種音樂的氛圍,期待的等著公主的回覆...

在此期間鏟雪機已經清理了相當多條街道。它已經回來第二圈去鏟開砂礫和鹽...四歲大的孩子從桌子那邊跳過來把蘋果切片。所有這些例子碰撞木頭地板的嘈雜聲是如此的美妙,他們要一起玩!鏟雪機吵醒了小嬰兒,嬰兒正在哭,"媽媽"生氣的把她們的孩子放到床上... 有一些孩子把石頭磨亮,並且摩擦著栗子試著在地板上丟石頭和栗子-真是好主意,它創造出了劈哩啪啦的聲音...

..五歲大的孩子們聽著戲劇,當公主同意與牧羊走,但他卻必須先得到她父親允許時,他們秉住了呼吸,國王...公主用第二種有力、明確的旋律對他唱出了說明...

一位觀察者很難相信半個房間的灑落栗子的混亂(老師很快的幫助再一次的放對)似乎不會穿透環繞演偶戲的平靜保護膜。孩子們圍圈聚集,沒有展示任何的禁止,在房間中任何事都可以發生。

在偶戲的圓滿結局時,孩子們躺著不動的看著它。女孩用一塊布把布景蓋了起來,並且用低語的聲調唱道別歌給故事中的牧羊人和公主。當她的聲音逐漸消失,這是一個完全寂靜的片刻。然後五歲大的孩子跑回去擦亮桌子,而女孩們到老師那邊問到點心之前還有多久的時間。

這個六歲大女孩唱歌的描述,包含了許多被稱為"五聲氣氛"的音樂:演唱者跟隨著說話的節奏;旋律是簡單的,在二到三度音程之間-有時候是與五度一樣,很少有再更大的;旋律通常被一種音調唱出,音高比說話的聲音低;旋律不是用大調或小調,而且對於它們有開放的感覺。尤其是音樂的氣氛:當適當的唱時,它似乎伸展並在一種保護膜中的擁抱了孩子,這有一種寂靜平和的品質,雖然孩子自己也許會在它之中起作用。

這個音樂是一種經驗的音樂性的表達,這是華德福教育在各種面相所努力的。它很難用文字描述,也許是:「在我的活動中我是中心」,「我的思考、感覺和意志在平衡之中」一個人會在工作之中感覺到深深的合一,在平靜之中仍然活動著。年幼的孩子在遊戲中發現這樣的氣氛。她或他深深的融合在活動中,當活動結束他就不再有興趣。在遊戲結束時的寧靜片刻,不是一個沉思的片刻,但是是一個允許看偶戲的活動在下一個任務吸引孩子的專注之前來到一個圓滿的結尾。

這個音樂經驗的寬廣背景應該被注意:幼兒園只是被描述不是被老師培養五聲音樂氣氛的一個地方。孩子只透過兒童的歌曲和遊戲在被唱和完全的韻律節奏中學習,而且是隨著大調和小調的旋律。六歲大的女孩在家經歷了類似的音樂。

然而女孩的歌唱不是一個單獨或不平常的音樂事件。這樣的歌唱常常可以在孩子專注度夠從事在她或他的遊戲中時被聽到。我們大人傾向於不再考旅這樣的像噪音的音樂碎片,或是孩子去唱我們的歌時的不全的企圖,不是足夠親近的去聽以發現孩子活動天生的連貫性。時常是善意的大人試著去「糾正」太高的音,或者不正確的節奏,而且慢慢的用「適當」的歌曲圍住一個生動的音感...早晚,通常是在青春期,一種企圖產生要打破穿透這牆,就像已經被建議很久了的流行音樂的重節拍。

....待續

沒有留言: